天津“津门十景”是1989年由群众和专家共同评定的———天塔旋云(天津广播电视塔)、蓟北雄关(蓟县黄崖关长城)、三盘暮雨(蓟县盘山)、古刹晨钟(蓟县独乐寺)、海门古塞(大沽口炮台)、沽水流霞(海河风景线)、故里寻踪(古文化街)、双城醉月(南市食品街、南市旅馆街)、龙潭浮翠(水上公园)、中环彩练(中环线)。
蓟北雄关
简介
城堞远望如刀齿,咬定青天不放松。万里长城从山海关腾起,巨龙般翻越过燕山的千山万壑,又同穿过凝固的大地波浪,抵至天津最北部的蓟县黄崖关,陡然拱身拧体,利爪牢牢抓住山的脊梁,盘垣卓立,与雄浑的山势构成一派凶险的气象。它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。这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被视为国宝的北齐长城遗址。
地理位置
蓟县黄崖关地处北京、天津、唐山、承德的正中间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又是北部之敌进犯京都的要冲。在历经多次修筑增建中,以富于战略眼光的爱国将领戚继光主持修建长城的一次,规模最为宏大。
人文历史
泃河是黄崖关长城至关重要的隘口。东西两岸城墙象一把巨大铁钳,将泃河拦腰锁住。耸立东岸山峦的是太平寨,有如一道高大森严的屏障,飞鸟飞过也要煽起翅膀。这是关西城墙,状似轧刀,狠狠切断从王峁山顶直到西岸岸边的人马必经之地。
黄崖关虎踞其间。城墙石垒砖包,坚如铜墙铁壁。层峦叠嶂之中,战台林立,高低相关,前后呼应。烟墩是点燃烽火、警报敌情的信号台,战台用于居高临下打击迫近城墙的敌人。戚继光别出心裁修的空心敌台,台内券洞可以屯兵驻军,还便于疏通和调动城上军队。凤凰楼看见敌人,蓟北长城便全部进入战备状态。
历史人物
戚继光修筑长城
明代隆庆年间,主持重修蓟县长城的是戚继光。在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时,东起山海关,西至镇边(今北京市昌平县西)的1000多公里防线,都由他管辖,他总理蓟州、昌平、辽东、保定军务。
戚继光是山东东年县人,17岁袭父职,任登州卫指挥佥事。嘉靖二十九年(公元1500年)秋天,他赴北京参加武状元会试,恰逢北方鞑靼族首领俺签汗率领军队从古北口攻入密云、顺义、通州等地,进逼北京。明政府调集大同等地镇10多万边兵前来保卫北京,应试的武举也参加了防御,戚继光被任命为总旗牌,督防九门,开始崭露头角。从公元1553年至1567年,戚继光赴闽、浙,抗倭14年,多次立下战功,威镇海疆。
隆庆二年(公元1568年),在新任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竭力推荐下,明政府下令任命戚继光总理蓟州、昌平、辽东、保定军务。戚继光一上任,就和谭纶一起上疏朝政建议重修长城。朝廷采纳了戚继光的建议。隆庆三年(公元1569)年,戚继光调配士卒,开始了艰巨的筑台,修墙工程。黄崖关长城也在这一修筑工程之中。从公元1569年到1571年,整整用了3年时间,蓟州镇守范围内的长城修筑工程全部完工,在东起山海关、西至镇边的1000多公里防线上,矗立起1017座雄伟的敌台,随着地势,敌台高低相间,突兀参差,蔚为壮观。
戚继光在每座台上,配备了固定的台军。他著有《哨守条约》,令各台官兵传习。随时提防边警。同时,他还规定了传烽办法:有敌台的地方,以敌台充当烽火台,没有敌台的地方以墩台充当,如有敌情,昼举烟,夜放火,同时鸣炮。为了便于守台士兵的记忆,还把各种敌情信号编成通俗、顺口的《传烽歌》,让士兵牢记心中。一旦发现敌情,三个时辰之内,就可以传遍整个蓟州防线。戚继光镇守边塞16年,敌人异常畏惧,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在戍边的紧张、艰苦军事生活中,戚继光充满着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,他曾写下一首诗:
南北驱驰报国情,江花边月笑平生;
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横戈马上行。
著名景点
八卦街
黄崖关内的八卦街,是依照八卦图建造的。你不妨在街里走走,转来转去道多门多,就是找着出路。分明一道静态的诸葛亮八卦阵。万一敌人入关,便陷入迷途。这座指挥台以旗帜指挥士兵用火铳弓箭射杀入网之敌。黄崖关是万里长城中罕见的一个完整严谨、构造精明的防卫单元。它是我国古代军事工程的出色杰作。先人的智慧令人惊叹,难道不也在激发着我们新创造吗?要是有一个聪明的爷爷,还是有更聪明的子孙更好呢?
如果你拾级而上,都感吃力,你是否联想当年筑城的艰辛。长城的每一块沉重的石头砖块都用手搬、肩扛、背驮上去。它长长的,一万两千七百里呵!戚继光修长城时,十二名河南士兵为此在黄崖关献身。家中妻子没有消息,相互结伴,翻山涉水,餐风沐雨,千里寻夫。到达关下才知真情,悲痛欲绝。戚继光发给她们每人一笔丰厚的抚恤金,但她们却把钱捐修长城了,同时要继承丈夫五日,修完二等边城一十四丈九尺七寸。这个记载证实,这座石楼是由河南兵修筑的。另外,从清基时发现的妇女用品,证实当时的河南兵中确有妇女居留。
独乐晨光
简介
以“三最”而著称—独乐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的代表作,也是古代彩塑艺术精华的生动体现。1961年,驰名中外的独乐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
独乐寺又名大佛寺。独乐一名的由来,众说各异。有人认为,观音阁内巨大塑像的内支架,即为一株参天矗立的杜梨树,独乐以杜梨谐音得名。有人认为,寺中观音独以普渡众生为乐,故名。而县志记载则云:“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,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,故尔命名之。”独乐寺的创建及其倡建本,目前已无文献可考,据传始建于唐初。现存独乐寺的主要建筑,是在辽圣宗统和二年(公元984年)重建的,至今已重建1000年有余。
地理位置
清晨,彩霞映射的光芒照耀在独乐寺中,条条斑斓的光柱从观音头顶抛下,与阁内长明的烛火之光耀映闪烁,为大佛、古阁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,使其愈发神韵生动,引人遐想。
由此,独乐寺便产生了意境深远的名字–“独乐晨光”。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西街,坐北朝南,由山门、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。整组建筑布局得当,主体突出、巍峨雄壮,庄严瑰丽。
人文历史
独乐寺在我国建筑史上以“三最”著称。第一“最”:寺内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;第二“最”:阁中观世音菩萨塑像,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;第三“最”:寺中山门带鸱尾饰物的屋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。
建筑特色
山门—进入独乐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。山门高约10米,中间为穿堂道,门正中悬一方匾额,为明代武英殿大学士、太子太师严嵩手迹。山门东西两侧南稍间各塑有一尊护卫金刚力士,均高4.5米,虎视眈眈,狰狞可畏。东侧力士手持长剑、竖眉、瞪眼,闭嘴,似从鼻孔喷出“哼”字。西侧力士横眉、瞪眼、张嘴,似从嘴里喷出“哈”字。二力士被称为“哼哈二将”。
山门东西两侧北稍间分别为彩绘四天王像,两两分立,呈东西、南北方位各护一方。东侧北端为东方持国天王,绿面,怒目,手持琵琶、两脚各踩一鬼。东侧南端为南方增长天王,蓝面,又目圆睁,手持宝剑,两脚各踩一鬼;西侧南羰是西方广目天王,红面,怒目,左手握一龙,右手捏如意珠,脚踩两鬼;西侧北端是北方多闻天王,白面,又目和善,左手持红盖黄色伞,右手握灰色银鼠,左脚下站立之鬼,为人身兽面,左脚蹲着的鬼为兽形。山门内这组惟妙惟肖的鬼神雕像,居高临下,咄咄逼人,创造了一种令人心悸的氛围。
山门的建筑由台基、屋身、瓦顶3部分组成。台基用宽厚的方砖和条石砌牢。台基之上辅圆形石柱础,其上立有直径50厘米的12根木柱,呈横四坚三排列,柱头之上累叠了许多木块,这便是斗拱。形似斗子的方形木块称“斗”,样子象长拱形的曲木称“拱”。独乐寺的山门斗拱向上向外伸展两层,斗拱的高度,相当于柱高的一半。斗拱是我国古建筑所独具的特征,使得建筑十分美观。
独乐寺山门的屋顶是五条脊,四面坡形的庑殿顶,也称四阿顶。从脊到檐呈现一个舒缓的弧线,至屋角处展翼如飞。正脊两端各有一个龙吻鱼尾形的构件,称为鸱尾(也称鸱吻)。传说鸱尾是天上一颗鱼尾星,不怕雷击,汉代时人们把它置于建筑物上,取避雷电之意。这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,犹如雉鸟翔飞,生动传神,为山门建筑陡增气势。